人民的生存需要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破解人们经济痛点的过程,往往也是释放消费潜力的过程。一条小巷里藏着门口的幸福密码。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有一条550米长的小马路——国定支路。这里的环境变得肮脏,设施陈旧。 “微改造”后,“社区客厅”、“社区食堂”、“智慧市场”等新空间一一建成。利用闲置角落,让社区居民享受优质服务,为周边社区带来商业活力。这是一刻钟打造舒适居住空间的缩影。方便“入圈”,过精彩生活。自2021年试点启动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区6255个,服务1.29 亿居民。发展“一店一早餐”、“一菜一修”相辅相成、服务“老少皆宜”……生活圈子的每一个角落都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激发社会消费潜力。如果有服务,就必须有好的服务。不久前,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通知,推动便民生活区扩容升级,打造居住、工作、旅游、购物、大人、儿童有品质的生活场所。这是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有益探索,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惠民生与促消费紧密结合起来?人民的生存需要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老幼”照顾困难,社区买菜不够方便缺乏休闲、锻炼的好场所……解决这些“头部问题”绝对是打开消费蓝海的关键。解决人们经济痛点的过程,往往也成为释放潜在消费的过程。吉林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为解决老年人的饮食问题打造了“幸福驿站”,提供多种健康食品和上门送餐服务,不仅让居民受益,还培育了强大的社区消费链。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在收集100余户居民诉求的基础上,聚焦6类问题,打造养老、托幼等27类业态,不仅填补了服务空白,还缓解了周边6个社区4.5万人的日常消费。满足居民高品质需求城市服务和多种业态,把群众的“燃眉之急、关切之事”变成商家的“服务清单”,民生的“心之所向”将成为消费新热点。消费场景的改善升级也将是提高民生质量的一步。精准供给、消费业态不断变革,有助于加快民生从“温饱”向“品质提升”转变。社区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怎么办?在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未来社区生活中心”聚焦年轻人的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学习太极、摄影、吉他等课程,还可以参加定期举办的歌迷会、脱口秀、文化主题展,atbp如何解决双职工的问题nts?上海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在企业园推出内置“宝贝屋”,为孩子提供科学、周到的关爱,帮助上班族父母解决后顾之忧。瞄准需求,创新业态,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前行”,人们的存在感不断提升、归属感更强。实现民生与消费双向衔接,精准既重要又困难。精准,不仅是指提供切实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每个社区的资源禀赋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同。构建便捷生活圈,需要坚持“问群众需求、谋群众规划”、“按城施策、一圈一策”、“补缺补漏”。只有认清民生痛点,理清一个地区的“家底”,匹配供需,让要素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才能更好实现惠及民生、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群众关心的大事,是领导干部最关心的事情。从早餐豆浆油条的烟花,到日托保健的幸福,从个体商户的生意兴隆,到城市消费业态的升级,把促进消费和惠及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能描绘出一幅有温度、有消费的美好民生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先”写下温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