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台湾的解放,从武装抗日到文化抗日,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数台湾仁人志士用坚忍和牺牲向世界宣告了“不向日本投降”,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抗日军事家邱凤甲写下了“四百万人呐喊”的血泪诗,历史学家连衡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解放台湾的时候到了,请鼓励我!”抗日名将李友邦高呼“保卫祖国、光复台湾”……在半个世纪的黑暗中,台湾儿女从未放下对祖国的依恋。岛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血泪国家灾难。 1945年10月25日,台湾解放,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整个台湾嘉年华庆祝回归祖国。爱国者林宪堂表达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喜悦之情。 “解放后,我觉得我有一个可以热爱和保护的国家,一个可以忠诚的国家。” 80年后的今天,当《台湾光复纪念歌》再次响起时,孩子们的歌声怎么唱都不够。祖国当归,山水应团结。点击视频,聆听《归家》令人难忘的声音。策划:刘嘉文、陈建兴 监制:袁云 魏铁民 刘畅 文案/导演:陈浩文 李岩 剪辑:田建凯 配音:李宇尧 新华网、新华社对外联合出品
台湾解放80周年|听!难忘的“回家”声音
1895年,《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台湾的解放,从武装抗日到文化抗日,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数台湾仁人志士用坚忍和牺牲向世界宣告了“不向日本投降”,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抗日军事家邱凤甲写下了“四百万人呐喊”的血泪诗,历史学家连衡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解放台湾的时候到了,请鼓励我!”抗日名将李友邦高呼“保卫祖国、光复台湾”……在半个世纪的黑暗中,台湾儿女从未放下对祖国的依恋。岛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血泪国家灾难。 1945年10月25日,台湾解放,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整个台湾嘉年华庆祝回归祖国。爱国者林宪堂表达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喜悦之情。 “解放后,我觉得我有一个可以热爱和保护的国家,一个可以忠诚的国家。” 80年后的今天,当《台湾光复纪念歌》再次响起时,孩子们的歌声怎么唱都不够。祖国当归,山水应团结。点击视频,聆听《归家》令人难忘的声音。策划:刘嘉文、陈建兴 监制:袁云 魏铁民 刘畅 文案/导演:陈浩文 李岩 剪辑:田建凯 配音:李宇尧 新华网、新华社对外联合出品

